冬季棚菜切莫过度控水
日期: 2009-12-09
浏览量:146
文字大小:
大
中
小
冬季温度低,蔬菜生长缓慢,需水量相对较少,因而在冬季棚室蔬菜生产中要适当控制浇水。
这本是一项非常合理的管理措施,但是很多菜误解了控水的意义,尤其是12月中旬至1月下旬,很多菜农不敢浇水,其浇水间隔时间长达30-40天,甚至100多天。其理由如下:
一是怕浇水后地温下降,造成伤根,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;二是怕浇水后,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大,容易造成病害的发生流行;三是怕浇水后,棚内温度难以提高,易影响蔬菜产量的提高。
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做法。首先,棚室蔬菜一般需水较多,如不能保证水分正常供应,蔬菜的正常生长就要受到严重影响。在植株生长受到影响的情况下,抵抗病害的能力也要降低。本意是为防病,其实并不能达到目的。其次,没有足够的水分供应,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,收获推迟,产量降低,即使蔬菜不得病,栽培已失去应有的意义。再次,长时间控水,虽地表层看似不干,但耕作层内的湿度其实已很小,其原因是由于地膜阻挡了水汽的向上蒸腾所致的。这样就容易导致根系加快衰老,进而植株生长不良。
为确保冬季棚室蔬菜正常生长,还要病害少,正确的浇水做法是:
一、水温尽量高些,或与浇水时的地温差距小些。
大家都知道,浇水是造成冬季地温大幅度下降最为主要的原因。为了防止浇水对地温影响过大,我们一般强调使用机井水,而且输送水渠道不要太长。如果使用地上水,须将水先引入温室,在水池中预热后再浇灌。
二、浇水要把握时间。
首先,浇水间隔时间不可过长,应根据蔬菜的需求及时进行浇灌,一般情况下浇水间隔期掌握在20-30天为宜。浇水前先要注意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,浇水要在晴天进行,浇水后至少要保证能有2-3个晴天。并且浇水强调在早晨揭苫后进行,以缩小地温和水温的差距,浇水后也有足够的时间来提高地温和排除湿度,不会因浇水而造成地温大幅度下降。
需要提醒的是:浇水的当天和第二天,应先提温,后放风,尽量缩短放风时间。若种植的是黄瓜,可将棚温提高到35℃以上,再进行放风,更利于提高地温和排除湿度。
三、水量不宜大。
一般浇水后会降低地温,而且水量越大地温受到的影响越大。因此深冬蔬菜应严格控制浇水量。可采用膜下浇小沟、浇小水的方法进行浇灌,每次浇水量达种植畦(即小沟)的1/3即可。有条件的还可采用膜下滴灌,这样既能满足水分供应,又不会急速降低地温,同时也不会使空气的湿度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