堤防几种典型险情的判别特征

日期: 2015-08-13 浏览量:171 文字大小:

 (1)漏洞险情。

  漏洞一旦形成后,出水量明显增加,且渗出的水多为浑水。漏洞险情的另一个表现特征是水深较浅时,漏洞进水口的水面上往往会形成漩涡,所以在背水侧查险发现渗水点时,应立即到临水侧查看是否有漩涡产生。

  (2)管涌险情

  管涌一般发生在背水堤脚附近地面或较远的坑塘洼地。一般以距堤脚15倍水位差范围内的管涌最危险,在此范围以外的次之。

  有的管涌发生在农田或洼地中,管涌口内有沙粒跳动,似“煮稀饭”,涌出的水多为清水,险情稳定,可加强观测,暂不处理。

  管涌发生在坑塘中,水面会出现翻花鼓泡,水中带沙、色浑,有的由于水较深,水面只看到冒泡,可潜水探摸,是否有凉水涌出或在洞口是否形成沙环。

  堤背水侧地面隆起(牛皮包、软包)、膨胀、浮动和断裂等现象也是产生管涌的前兆,对这种险情要高度重视并及时进行处理。

  (3)滑坡险情

  ①堤顶与堤坡出现纵向裂缝

  汛期一旦发现堤顶或堤坡出现了与堤轴线平行而较长的纵向裂缝时,必须引起高度警惕,仔细观察。出现下列情况时,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很大:

  裂缝左右两侧出现明显的高差,其中位于离堤中心远的一侧低,而靠近堤中心的一侧高。

  裂缝开度继续增大。

  裂缝的尾部走向出现了明显的向下弯曲的趋势。

  从发现第一条裂缝起,在几天之内与该裂缝平行的方向相继出现数道裂缝。

  发现裂缝两侧土体明显湿润,甚至发现裂缝中渗水。

  ②堤脚处地面变形异常

  当发现堤脚下或堤脚附近出现下列情况,预示着可能发生滑坡。

  堤脚下或堤脚下某一范围隆起。可以在堤脚或离堤脚一定距离处打一排或两排木桩,测这些木桩的高程或水平位移来判断堤脚处隆起和水平位移量。

  堤脚下某一范围内明显潮湿,变软发泡。

  ③临水坡前滩地崩岸逼近堤脚

  汛期或退水期,堤防前滩地在河水的冲刷、涨落作用下,常常发生崩岸。当崩岸逼近堤脚时,堤脚的坡度变陡,压重减小。这种情况一旦出现,极易引起滑坡。

  ④临水坡坡面防护设施失效

  汛期洪水位较高,风浪大,对临水坡坡面冲击较大。一旦某一坡面处的防护被毁,风浪直接冲刷堤身,使堤身土体流失,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引起局部的滑坡。

  (4)裂缝险情

  要分析判断产生裂缝的原因,是滑坡性裂缝,还是不均匀沉降引起;是施工质量差造成,还是由振动引起。而后要判明裂缝的走向,是横缝还是纵缝。对于纵缝应分析判断是否是滑坡或崩岸性裂缝。如果是横缝要判别探明是否贯穿堤身。如果是局部沉降裂缝,应判别是否伴随有管涌或漏洞。此外还应判断是深层裂缝还是浅层裂缝。必要时还应辅以隐患探测仪进行探测。

打印
分享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