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高全民防洪意识 普及全民防洪知识

日期: 2019-06-11 浏览量:108 文字大小:

——辽宁省暴雨、山洪、泥石流与台风灾害的防御
辽宁省降雨地区分布很不均匀,年际和年内分配差异较大,洪涝灾害频繁发生,做好暴雨、山洪、泥石流和台风灾害的防御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要工作。
一、暴雨灾害及防御
我国气象部门规定,24小时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的雨叫暴雨。遇到暴雨,应采取以下避险措施:
1.居住在危旧房屋或居住在低洼地势的人员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。
2.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、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一米以上的安全地方。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,应及时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,防止积水带电伤人。
3.立即停止田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,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,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,防止跌入窨井或坑、洞内。
4.注意夜间暴雨,防止旧房屋倒塌伤人。
5.雨天汽车在低洼处熄火,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,要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。
6.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。
7.不要将垃圾、杂物等丢入下水道,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。
8.河道是城市的重要排水通道,不要随意向河道里倾倒垃圾及废弃物,以防河道淤塞。
二、山洪灾害及防御
辽宁省东部的长白山支脉,河谷狭窄,是山洪泥石流暴发的集中区;辽西地势呈阶梯式降低,土壤侵蚀严重,也易激发山洪泥石流。辽西山洪还具有突发性强、灾害频次多、常伴有滑坡泥石流发生、破坏力强等特点。
山洪灾害防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,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。措施上要以预防、避让、逃险为主。辽西山区的广大居民汛期要特别注意河道上游地区的天气变化,减少在河道内或河道周围活动,不要顺着河道方向走,跨越河道尽量走跨河桥,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防汛知识教育。
1.“普查”——在山丘区要开展山洪灾害普查,调查了解当地历史灾害情况和溪沟河流分布、地质地形条件、气候特点、人员分布等,确定危险区和安全区,并将危险区、安全区和临时转移路线地点,逃生自救常识等传授给广大干部群众,做到家喻户晓、人人心中有数。
2.“预案”——县、乡、村、组要组织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,落实责任人、各项措施和实施步骤。预案主要内容包括山洪灾害点分布;受威胁的村、镇、居民点基本情况;危险区、安全区的划分情况;防御组织体系和各级各类责任人联系方式、职责,雨量、水位、滑坡监测和预警程序、方式,人员转移撤离的路线、安置地点、抢险救灾工作的部署等。汛前要组织干部群众有针对性地开展演练,不断完善预案,提高可操作性。
3.“监测”——山洪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关系十分密切,要根据居民点的分布,设立雨量观测站。要注意观测可能发生滑坡的山体,当发现可疑迹象时,要立即将观测到的降雨、水位情况迅速传递至有关单位和人员,根据预案及时采取措施。对水库、方塘等蓄水工程以及尾矿坝等较大滑坡体,汛期要派专人加强监测和防守。
4.“预警”——要事先规定山洪灾害预警级别和相应信号。当得到信息后,要由专人发布警报,及时通知到所有受威胁的人员。
5.“转移”——要把确保人员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,按照预案迅速转移到避险安置点。转移路线应避开跨河或易滑区,不要顺着河谷上下游、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移。不要停留在凹坡处,人员安置要选择坡度较缓,位置较高的阶台地,事前要有必要的生活物资准备。
6.“责任”——加强领导,落实责任。各级政府要建立以行政首长负责的各类责任制,落实到人,特别是乡(镇)、村、组、户的责任制的建立至关重要。
三、泥石流灾害及防御
躲避泥石流
1.在泥石流多发季节(夏季)尽量不要到泥石流多发山区旅游。
2.野外扎营时,不要在山坡下或山谷、沟底扎营。
3.一旦遭遇大雨、暴雨,要迅速转移到高处,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,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。
4.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。
5.已经撤出危险区的人,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收拾物品,应等待一段时间。
6.尽快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,报告方位和险情,寻求救援。
四、台风灾害及其防御
台风直接在我省登陆的较少,但在历史上,辽宁省每年都要遭受1-2次台风减弱后风暴潮灾害的影响。风暴潮带来的强降雨极易引发洪水、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等灾害,破坏性极强。
我国台风可能产生的影响,在预报时采用“消息”、“警报”和“紧急警报”三种形式向社会发布;同时,按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,从轻到重向社会发布蓝、黄、橙、红四色台风预警信号。公众应密切关注媒体有关台风的报道,及时采取预防措施:
1.台风来临前,应准备好手电筒、收音机、食物、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,以备急需。
2.关好门窗,检查门窗是否坚固;停止高空作业;取下悬挂的东西;检查电路、炉火、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。
3.将养在室外的动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内,特别是要将楼顶的杂物搬进来;室外易被吹动的东西要加固。
4.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,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滩游泳或驾船出海。
5.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。
6.及时清理排水管道,保持排水畅通。
7.有关部门要做好户外广告牌的加固;建筑工地要做好临时用房的加固,并整理、堆放好建筑器材和工具;公路和园林部门要加固道路和城区的路树。
8.遇到危险时,请拨打当地政府的防灾电话求救。
保护环境,珍惜生命,规范行为,减少损失,提高全民防灾意识,普及全民避险常识,我们的明天将更加美好。
打印
分享
返回列表